看书阁

看书阁>三国:吾儿刘备,大帝之资! > 第59章 建宁三年!(上)(第1页)

第59章 建宁三年!(上)(第1页)

建宁三年,天下无事。

散落在天下的豪杰们,正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各自磨砺着爪牙,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道路。

……

洛阳袁绍的私宅外,车马络绎如龙,尘烟不绝。

青衿飘袂的士人、腰悬吴钩的游侠,往来如梭,或长衫曳地,或短褐束腰。

皆是慕袁绍贤名而来!

穿门而入,青竹猗猗,石径覆着薄苔。

袁绍立在阶前,一袭麻衣,昂然而立,长身俊朗,美风仪,眉宇间全无贵胄骄气。

若是评选汉末十大美男子,袁绍必居其一。

此时他正执着汤盏,亲自为阶下那位寒门士子斟上热汤。

那士子布袍洗得发灰,袖口磨出毛边,见此情景忙要起身相谢,袁绍却已在身前的木案上虚虚一按,温声道:“先生远来是客。能来见绍,是绍之幸,无需多礼。”

其余士子与游侠见此情景,纷纷侧目。

这位袁家子,果然如传言中的一般,虚怀若谷,礼贤下士。

席间论事时,袁绍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且与人相交,皆能圆转如意。

与簪缨世家子谈时政,他能从容接《盐铁论》的辩辞;听寒门士子口述乡野见闻,他也能随口提几句稼穑之艰难;与游侠儿谈笑论剑,他更能说上些《史记·游侠列传》的典故。

句句切中要害,又句句留着三分余地,让人如沐春风。

更难得是那份耐心。

无论对方是锦袍玉带的勋贵子弟,还是布袍沾尘的穷途士人,他都微倾着身,目光专注如对挚友。

待对方言毕,他才缓缓颔首,或补一句“先生此言,倒让我想起《左传》里……”,或赞一声“寻常人难有如此见识,绍受教了”。

给足了对方体面。

廊下两个刚退席的宾客正并肩低语。

“往日见那些高门公子,见了寒士多是眼皮都懒得抬,哪像这位袁君,连我这等说些田间琐事的,都听得这般用心?”

另一个忙凑近些:“何止!方才见他与那白发老儒辩《诗经》,明明占了理,却偏笑着说‘老先生阅历深,这话我得回去细想’,这般胸襟,真有孟尝君养士的风范!”

周遭几人都纷纷点头附和。

袁绍“谦仁爱士”的名头,在洛阳城中广为流传。

如今提起袁绍这个袁家子,谁不道一句“谦雅爱士,真君子也”?

当初刘弘几人在洛阳时,洛阳六人组便时常在他和卢植身边乱转。

自然从刘弘和卢植身上学了不少东西。

袁绍之前固然好邀名,可有其心,却不得其法。

若是如今刘弘还在洛阳,见了袁绍的表现,只怕也要心生感慨。

被袁绍学到真东西了!

……

洛阳南市正是喧腾时。

竹器摊的敲打声、车轱辘碾过青石板的吱呀声,缠在一处,响彻街头。

穿短打的贩夫挑着货担侧身挤过,梳双鬟的婢女攥着钱袋在脂粉摊前踮脚。

长街之上,忽有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人群猛地向两侧闪退。

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定然又是那个路中悍鬼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