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大殿,始皇帝高坐在上,今天他心情极度不好,章邯跪在大殿,向他汇报着这几天的调查情况,卢生,鲁国皇族后裔,在燕地长大,常怀复鲁志向,才会来咸阳,已术士身份混进皇宫。
此时,大殿内很静,章邯见始皇帝没有暴跳如雷,心中稍安,继续说道:“陛下,臣探访得知,卢生曾经并没有出海,他一直隐迹在咸阳城,而那本天书,名曰《录图书》,源自一本杂谈,还有……”
章邯此时看到了始皇帝脸色乌青,显然他已强压心中怒火,随时可能爆,殿內再次陷入安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下一秒,风暴的来临。
许久过去了,风暴并没如大家预计中来临,很快,始皇帝冷冷问道:“还有什么?”
“还有,卢生经常会与咸阳儒生探讨时事,枉议朝政,咸阳几次的儒生风波都是卢生背后挑唆。”章邯再次回禀。
始皇帝没有了刚刚的暴怒,此时,他的心中,略微平静了许多,自己误信匪人,迷恋仙术,才会上当,但始皇帝并不认为,这些错误是自己造成,而且,这个世界一定有神仙,只是,不能盲目信任方士,误中诡计。
这时,始皇帝挥手令道:“这件事,你办的很好,下去吧。”
章邯叩,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此时,大殿死一般静,始皇帝已无心听取朝政,他准备回去好好想想,该如何处置此事,就在始皇帝起身的刹那,他的目光不由自主撇向徐福,自己待卢生不薄,他尚且欺骗自己,那徐福呢?他是否也在欺骗自己呢?
始皇帝的内心闪过一丝杀机,但他没有作,而是干咳一声,缓步走下玉阶,向殿外行去,不久,大殿内回荡着赵高的呼喝声:“早朝已毕,众臣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早朝刚刚结束,徐福便急不可耐的回到府中,始皇帝退朝时看着自己的眼神,让徐福感到了危机和紧迫,他从来没有感受过,死亡离自己这么近。
卢生的潜逃,到底因为什么,徐福不知道,但他突然的潜逃,却已深深的威胁到了自己,这无疑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自己必须想办法,尽快离开咸阳。
但眼前的危机,必须想办法渡过,如今朝廷如日中天的,只有赵高,徐福暗下决心,无论如何,必须牵上赵高这条线,才能保住自己一命。
如此想着,徐福喊来自己的徒弟,让他备上礼物,匆匆向中车府衙而去。
。。。。。。
始皇帝今天没有暴跳如雷,这让赵高感到意外,据自己的了解,这似乎是邯提拔起来,为自己增添一颗有利棋子。
始皇帝短暂思索,点头笑道:“卿言甚是,这件事可交由章邯处理,朕觉得此人,办事谨慎,是个可塑之才。”
说完,始皇帝似乎想起一事,不由问道:“近期,韩少府多次提出,想告老还乡,朕心中着实不忍放归,但他年老体弱,朕不得不考虑由谁接任,卿可有人选举荐一二?”
这就是赵高此次真正的目的,此时始皇帝提起此事,赵高假作沉思,不由笑道:“陛下,章邯就兰池事件之后,卢生事件也缕立齐功,此人可就任少府。”
始皇帝沉思片刻,令道:“就他吧,你回头拟旨吧。”
赵高大喜,领命,准备离去,始皇帝却又叫住赵高,赵高立刻警觉起来,他回过身,惊讶的眼神已经不见,留给始皇的,依然是那对波澜不惊的双眼,轻声问道:“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始皇帝沉思片刻,卢生能够带动儒生们妄议朝政,可见,这些儒生们已经深深威胁朝廷,而且,自从秦国一统天下以后,儒生们多次干预朝政,掀起过不少风波,尤其是当年的焚书案,始皇帝历历在目。
思路越想越远,始皇帝心中泛起了杀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儒生,以后,还不知会掀起多大风波,那时,自己还有没有能力平息?
想通这一点,始皇帝冷哼一声,令道:“卢生案,牵连的儒生们也一并处理,这件事,你一并通知章邯处理。”
说完,始皇帝凝视远方,冷冷说道:“要不惜一切代价,处理好这件事,哪怕,必要时,动用武力也是可以的。”
赵高终于明白,始皇帝果然动了杀心,一切,都不出自己的预料,这件事,也将是焚书案后的又一起大狱,对某些人而言,将会是灾难,但对赵高而言,这将是一次机会,一次打压扶苏的机会,有人起就要有人落,扶苏的党羽必须铲除,否则,扶苏登位,自己必死无疑。
想到此,赵高双手抱拳,“臣……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