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我在魏晋当名士 > 第七十五章 清清浊浊(第1页)

第七十五章 清清浊浊(第1页)

一旁的王衍:……

不是说见了陛下不要失态吗?怎么你一句话就被说得失态了?

上方的司马炎见王戎如此哀容之色,不由心中一叹,觉得对于这样的重情之人,不应当拿丧子之事戳其心肝。

他转而看向王衍,见其神情自若,不由怒意更甚,提及族兄丧子,如此之痛,居然表现得这般平淡无波!好一个冷情冷性的王夷甫!怪不得能轻描淡写地谋夺他人孩儿的性命!

司马炎怒道:“王衍,朕昔日有闻临晋侯对你的牢骚之语,说你傲慢不逊、无情无义,以为是夸大之言,并不笃信为真,今日看来,恐怕临晋侯尤为你保留了一丝颜面!”

王衍茫然地听着皇帝的怒斥,他从入殿到坐下还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甚至神态都听从王戎的嘱咐,维持了淡然,没有一丝波动失态,为什么就被斥责了?

难道杨骏还在记当年拒婚之仇?为此不惜日日向皇帝诋毁他,现在是皇帝被杨骏说动了?

还好他有先见之明,一个女儿嫁贾家、一个女儿嫁司马家,就算杨骏的女儿是皇后,也不能轻易动摇未来皇后的母家和未来太子妃的地位。

司马炎见王衍毫无羞色,不由失望道:“难道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王衍一时无奈,皇帝究竟要他说什么?是要他解释府前之事,还是解释杨骏对他的诋毁之语?

他沉吟片刻,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司马炎问道:“王衍是清还是浊?”

王衍找回了清谈会上的感觉,道:“臣自为清。”

司马炎道:“何以为证?”

王衍继续道:“清者自清。”

……

“人死了说话就是硬气啊!”

对面的王济幽幽开口道:“反正死人把腌臜都带走了,清也是清、浊也是清,清者自清,浊者也自清。”

王衍脸色微微一变,王济这是在污蔑他使人杀人灭口?

笑话!何等荒唐的笑话!他若要一个人死,多的是手段,怎么可能傻到命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做此行径?

他反驳道:“此家奴私为,实乃巧合,岂能牵强附会至此!”

王济斜倚在桌案边,嗤笑道:“巧合,都是巧合,刚巧谢小郎传出才名就有人出言诅咒,刚巧这个人就攀附上了一向眼高于顶的琅琊王氏,刚巧这个人事迹败露就死的干干脆脆,真是太巧了!”

王衍道:“事实如此,那段畅本就是惹祸上身才攀附我家,不料此人一朝借势,不为自保,反而心起恶念,其自食恶果,乃天道使然!”

王济打了个哈欠,敷衍道:“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王衍:“你!”

司马炎看着底下因为王济的话语才有神色波动的王衍,不由心中摇头。

他已然不想听下去了,无论是心怀恶意还是事出巧合,王衍都只顾着和武子做口舌之争,对武子身边的谢家小郎是一个眼神也无。

若今日司马炎没有见到谢广,他也不会在意此事原本是对着谁而去的,对其中有无阴谋兴趣也不大。他最开始在意的,不过是这件事中死人死的有趣,引动了他的一丝好奇。

他原本因为王济的话语心生疑窦,但此时,最令他感到不悦的,却是王衍的傲慢与无情。

他是皇帝,见到这样一个神童也会感到高兴,和颜悦色地与之说话。但王衍却傲慢到连一个眼神也不屑给予谢广,难道他比自己这个皇帝还要高贵吗?

这样的对比显然不公平,毕竟神童的出现妆点的是皇帝的功业,但和其他人的关系就不大了。洛阳突然出了一个非亲非故的神童,对王衍有什么好处?他为什么要施以尊重呢?

但皇帝这种存在,本来就是可以不讲理的,司马炎此时看王衍不顺眼,自然能从各个方面挑出他的不对。

比如与傲慢的举止相对应的、平淡无波的神态,既不为族兄的恸然而动容,也不为谢广的无辜受难而歉疚,这样的无情,此时在司马炎的眼中显得格外碍眼。

他止住了两人的唇枪舌剑,对着王衍道:

“长渊和沙门,娶了你的女儿为妇,但愿她们不同你一样!”

王衍终于脸色大变,女儿的婚事,可是关系到他的未来筹划,绝不能出乱子啊!

高门之中,虽然婚姻的确是一场利益的捆绑与交换,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承担起这种责任,长子长女之下的孩子们总要自由一些,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拥有自己挑选婚姻对象的权力,甚至有些可以更加出格的自由恋爱,反正有家族权势的兜底,这算得上是为人父母在世俗规矩之下的一点温情。

就如著名成语“偷香窃玉”的两位主人公,一个是世家高门的小女儿,一个是家世落寞的美男子幕僚,地位不平等的两个人那是一个“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但他们的私相授受在被发现后得到了父母的宽容,他们不必做梁祝,反而终成眷属。

要知道,女方的父亲就是贾充,当时他已经把大女儿嫁给了太子,发现了小女儿的风流韵事后,他也没有一怒之下拆散两人,而是干脆同意了两人的婚事,这桩偷香窃玉之事也因此一时传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佳话。

但王衍这个名士,却在儿女婚姻上表现的相当严苛,婚嫁之事父母做主,没有什么自由恋爱,他的女儿要嫁就要嫁得对他、对家族有利。

为此,王衍将大女儿嫁给了贾谧,二女儿嫁给了广陵王。

贾谧是何等人?他根本就不姓贾,是贾充的外孙,名叫韩谧。因为贾充的儿子全死了,所以改姓为贾,充当贾充的后嗣,继承了外公贾充的鲁公之爵。

在贾充的直系族人没死光的情况下,异姓充嗣是一件完全不符合礼法的事情,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贾充的兄弟的后嗣中选人过继,而非让韩氏冒贾。

就好比宋仁宗赵祯,他虽然不想把皇位给宗室子弟,但也不可能让外孙改姓赵之后当皇太孙,这不合礼法。

但司马炎因为对贾充的恩宠,认可了这件异姓充嗣之事,对贾谧也是十分宠爱,于是事成定局、小人得志,韩谧成了贾谧。

王衍便将女儿许配给他,是为了和贾家继续加深联系,他觉得光靠自己的夫人与贾家的联系还不够。

而王衍一面和贾家手拉手,另一面又对太子的头脑感到担忧,于是盯上了太子的儿子——从小便表现出聪慧的广陵王司马遹,通过让郭夫人说动太子妃,将二女儿嫁给了广陵王,丝毫不在意广陵王随着年长逐渐显现的残暴名声。

王衍不仅要未来,还要未来的未来,而他的直接做法,就是嫁女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