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雷打不动的【精读5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和【完成4000字读书笔记】任务,早已让他积累了海量的阅读素材和写作习惯。
维纳的《控制论》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其核心思想与他每日接触的前沿论文和知识图谱多有印证。
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熬夜爆肝。
在提交截止日的前一天晚上,他直接从暑假到现在所积累的、与“控制论”、“反馈机制”、“系统哲学”相关的读书笔记抽取出来。
这些内容原本分散在他每日的4000字任务中,涉及控制理论发展史、在工程、生物、社会等不同领域的反馈应用案例、以及对反馈本质的思考。
池宏快速浏览、筛选、整合,逻辑链条自然形成。
他几乎不需要额外补充,便轻松整理出一份结构严谨、论述深入、引证丰富的文档。
……
几天后,张教授在课堂上点评作业。
“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作业,字数普遍远超3000,甚至有不少同学达到了5000、6000字,这种钻研精神值得肯定。”
张教授顿了一下,目光投向池宏,“但我要特别表扬池宏同学提交的读书笔记。”
全班目光瞬间聚焦池宏。
“池宏同学的笔记,篇幅超过30000字。”
张教授此言一出,底下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连那几个写到6000字的卷王也瞪大了眼睛。
三万字?这得熬几个通宵?
张教授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赞赏:“但这篇笔记的价值绝不仅在于字数。其内容的深度、思考的广度、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对反馈哲学意蕴的挖掘,远超本科一年级水准。”
“他引用了大量经典文献和前沿观点,甚至触及了控制论在复杂系统的前瞻性思考。”
“更难能可贵的是,整篇笔记行文流畅,见解独到,完全没有堆砌之感。”
“这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学术阅读笔记!大家要向池宏同学学习这种深入思考和高效整合的能力。”
教室里一片寂静。
佩服、惊讶、挫败的复杂情绪交织。
冯烨磊撇了撇嘴,小声嘟囔了一句“变态”。
当天,微积分的成绩也公布了,池宏是四个满分之一。
那些哭天喊地说考自己砸了的学生,也都没有低于85的。
这就是青华学霸们爱做的事之一——“卖弱”。
考前“都不懂”,考完“完蛋了”,出成绩98。
502状元宿舍里,最低的是史少华的91分。
……
下课后,自动化0301班的班级管理系统——“班级基地”的【班级论坛】里,一条新的匿名帖子悄然出现,并被迅速顶起:
【主题:关于某位学神的碎碎念】
【匿名用户】:
“我从小到大,在任何一个班、任何一次考试,基本没掉出过前三。说实话,很少遇到真让我觉得佩服、自愧不如的人。”
“直到来了这里,遇到了池宏。”
“从军训到课堂,从系统开发到这次笔记……我服了。”
“他是真的强,强得不讲道理,强得让人生不起嫉妒心。”
“我佩服的人,池宏,算一个。”
“以后谁再跟我说‘状元也就那样’,我跟谁急。”
【回复1(匿名)】:+1,同感。那种游刃有余、举重若轻的状态,装是装不出来的。
【回复2(匿名)】:卷不动,根本卷不动。感觉和他不是一个维度的生物。
【回复3(0301011)】:虽然匿名,但楼上几位说出了我的心声……池神,收下膝盖!
池宏晚上登录系统准备查看课程通知时,这条被顶到首页热帖的留言映入眼帘。
他淡淡一笑,这便是学霸们爱做的另一件事——“奶人”。
把别人冠以各种“神”往死里吹,然后默默看着自己成绩单偷笑。
池宏关掉系统后,他继续顶着【体魄】4的光环,如饥似渴地学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