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考点警戒线,气氛更加肃杀。
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这是2003年非典疫情留下的特殊印记。
所有考生都必须排队接受体温测量。
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手持测温枪,神情严肃。
队伍缓慢移动着,偶尔有体温稍高的考生会被带到一旁用水银体温计复测,引发一阵小小的骚动和更深的焦虑。
池宏平静地伸出手腕,滴一声轻响,体温正常,顺利通过。
经过安检门,金属探测仪扫过全身,确认无误后,他拿到了自己的考牌,走向指定的考场教室。
就在踏入教室门的那一刻,他清晰地“感觉”到了——
视野中那一直停滞在95的目标成功率,数字猛地一跳,变成了鲜红而醒目的99!
一种难以言喻的笃定感瞬间充盈全身!
第一门,语文。
考场内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池宏按照自己的节奏,审题、构思、落笔。
得益于长期坚持的每日写作任务和“记忆仓库”的积累,基础部分他做得行云流水。
作文更是他这段时间重点打磨的部分,立意清晰,结构严谨,字迹更是工整有力,力透纸背。
一位监考老师背着手,无声地在过道间巡视。
当他踱步到池宏身边时,脚步不自觉地停了下来。
另一名老师立刻紧张起来——
高考规定监考老师不得长时间在某一位考生处停留过久,除非是有作弊嫌疑……
几秒钟后,老师才仿佛回过神,轻轻点了点头,转身踱回讲台前,低声自语了一句:
“好漂亮的试卷。”
这小小的插曲,并未打断池宏分毫。
他沉浸在文字的构建中,心无旁骛。
下午,数学。
全国均分55的2003年数学。
改变了千万考生命运的那场数学。
试卷发下,池宏深吸一口气,迅速激活“三圈定位法”。
视野中浮现出半透明的三色光晕,扫过整张试卷。
早有心理准备的他依旧心头一凛:代表“舒适区”的蓝色光点稀稀拉拉,勉强覆盖了不到一半的题目;
代表“拉伸区”的红色光点占据了大部分;
而那象征着“困难区”的黑色区域,比他预想的还要庞大、深邃。
果然,这就是传说中的“地狱难度”备用卷!
他立刻调整策略,稳扎稳打。
选择题、填空题这些客观题,他凭借扎实的基础和敏锐的逻辑,一一攻克。
完成之后,他没有丝毫放松,立刻启动“反证法”思维模式,对所有答案进行了一遍严格的逻辑验证。
时间在高度集中的思考中飞速流逝。
计算好时间,池宏在攻克第一道真正的大题前,启动了升级后的50分钟【番茄钟】。
【专注模式启动!剩余时间:49:59……】
瞬间,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窗外的蝉鸣、邻座紧张的呼吸、翻动试卷的沙沙声……
一切干扰瞬间被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