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华娱之我是一名历史片导演 > 第67章 《三国》正史可不好拍(第2页)

第67章 《三国》正史可不好拍(第2页)

这也是焦恩君一听到《三国》就想到《三国演义》的原因。

“不知道,不过按照我对程导的理解,他应该会拍正史。”苏畅想了下说道。

“正史!那这可不好拍。”焦恩君说道。

焦恩君没有说错,现今国内有关三国影视作品,基本上都是《三国演义》改编而来,很少有三国正史的影视作品。

至于为什么?

第一应该是影响力,《三国演义》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三国志》。

第二则是文学基础支撑,因《三国演义》故事性强,情节完整,便于影视化改编。

而正史如《三国志》等纪传体史书缺乏连贯叙事结构,需重新整合历史事件和人物线索,创作难度较高。

第三就是制作成本关系。

以《三国演义》为例,1994版电视剧耗资17亿元,主要用于场景搭建和战争场面还原。

若拍摄正史剧需还原真实历史细节(如长平之战等大规模战役),成本可能高达百亿元级别,远超商业投资承受范围。

最后就是收益风险评估。

影视行业更倾向选择受众广、市场接受度高的改编作品。

正史剧缺乏文学ip热度,且历史细节分散,难以吸引观众,导致投资方普遍回避此类题材。

当然,正史难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历史背景复杂。

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前后延续60年,涉及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例如,司马家族从司马懿到司马炎的权谋斗争贯穿整个晋朝历史,而“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矛盾和政权更迭(如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入侵)使历史脉络更加混乱。

这种历史跨度大且矛盾冲突多的背景,对影视化创作构成极大挑战。

民族矛盾太敏感了。

晋朝统一后出现的“五胡乱华”时期(公元316-439年),少数民族政权交替更迭,存在大量屠杀和种族冲突记载。

如石勒政权屠城事件、匈奴与汉人的大规模冲突等,这些内容涉及敏感的民族关系描述,可能引发社会争议或审查限制。

毕竟这段历史连考试都不考的。

编剧就算想改编,大概率也会因此过不审核。

“焦哥,我觉得在三国里有一个角色非常适合你。”苏畅看着焦恩君说道。

“畅畅,你不会说的是赵云吧!”林翔萍打量了下焦恩君道。

“对,焦哥要是演赵云,肯定会迷死一大批女粉丝。”苏畅笑着道。

“不错啊!焦老师的外貌儒雅,我一直都觉得他扮演的二郎神君像一个人,就是不知道像谁,一时之间也想不起来,但林翔萍的话提醒了我,他不就是赵云本云嘛!”常导拍着手,围着焦恩君转了一圈道。

的确如此。

焦恩君作为古装男神,穿衣打扮都是白色。

他演的二郎神也是穿着白铠甲,眼神坚定犀利,要是骑在白马上,拿着银枪,绝对是赵云在世。

他要是扮演赵云,恐怕三国迷们就不会再接受别的赵云了。

“焦哥,到时候程导选角,你可以去试一试赵云。”苏畅说道。

焦恩君笑着道:“既然大家都说我神似赵云,那程导真选角的时候,我一定去试一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