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诸天:真武荡魔志 > 第二十六章 三载潜渊鱼化龙(第1页)

第二十六章 三载潜渊鱼化龙(第1页)

寒来暑往,倏忽三度春秋。

杨过背上负了一个装满米面、菜蔬、油盐等生活所需之物的特大竹筐,在崎岖山路上步履轻盈而行。

他来到终南山将近四年,如今已到十七岁年纪,身量已长,喉音变粗,虽然只穿着一身朴素布衫,亦难掩翩翩俊秀风姿。

这几年他不仅受张象易倾力教导,也在小龙女那里得了不少好处,武功虽还远未臻绝顶,却已算登堂入室。

人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杨过身负上乘武功,精神气度亦颇为不凡。

到了山中僻静之处,他索性施展轻身功夫,在山林溪涧中纵掠如飞,身法轻灵曼妙又不失迅捷,丝毫不受背后那沉甸甸竹筐的影响。

不多时,他前方出现一个形如圆丘的巨大墓冢,墓门前一个鸡皮鹤发的老妇人正提了两个包袱翘首张望。

“孙婆婆!”

在杨过眼中,老妇的一张丑脸却无比亲切,远远地便满面欢笑地招呼了一声,将身法再加快三分飞掠过去,点尘不惊地落在老妇对面。

这老妇便是服侍了古墓三代主人的仆妇孙婆婆。

这几年,因为张象易和小龙女经常相见交流切磋武学,她也与张象易和杨过这对师徒相熟。

这位老婆婆性情颇有些古怪执拗,对张象易素来没甚好感,见面时从来都不假辞色,却又与杨过一见投缘,到后来彼此相处已如至亲祖孙。

原来古墓到山下购买衣食日用之事都由孙婆婆负责,后来便顺理成章交到杨过手中。

“过儿累了罢,快将东西放下!”

孙婆婆见到杨过,一张丑脸上满是慈爱之色,先让杨过将背上的竹筐卸下,而后取了手帕给杨过擦汗。

杨过虽其实是气不长出、面不改色,额头不见半滴汗水,却仍顺势低下头,让孙婆婆在额上擦了一回。

随后孙婆婆又从怀中取出一个细颈大肚的瓷瓶:“这是婆婆新割的蜂蜜,给你弄了一些当做甜嘴的零食。”

杨过眼睛登时一亮,这三年他能武功精进,除了上有明师教导,自己也算聪颖,还有一个重要助力便是孙婆婆三不五时送的这些异种玉蜂所酿大补元气的“玉蜂浆”。

“多谢婆婆!”

他赶紧道一声谢,将瓶子接过来小心收好。

因古墓有不许外人尤其是男子入内的规矩,孙婆婆纵使亲近杨过,也只能在墓门处对杨过嘘寒问暖一番,然后拿了一个包袱递给杨过:

“你这两年身量长得快,衣服才穿了几个月便又显得短小,这几天我又给你做了一套,先来试一试大小,有不合适的地方我马上改一改。”

“辛苦婆婆了!”

杨过欢喜地再道一声谢,然后毫不忸怩地脱下外衣放在一旁,打开孙婆婆手上的包袱,将一件白色布袍穿在身上,还张开手臂转了两圈。

“婆婆的手艺哪会有问题?自然是不长不短不肥不瘦,恰到好处!”

孙婆婆笑得合不拢嘴:“你这小猢狲最是嘴甜会哄人。”

杨过的眼睛却盯上孙婆婆左手提的包袱,陪着笑脸问道:“婆婆,这个包袱里的,是不是……”

孙婆婆一下沉下脸来,随手将包袱扔过去,没好气地道:“这是我家姑娘胡乱做的一件道袍,你拿去给那小牛鼻子!”

杨过急忙接住,却不敢继续说这话题,问道:“上月听姑姑说,她要闭关一段时间练习那‘玉女剑法’,如今怎样了?”

孙婆婆闻言,立时又高兴起来:“今天姑娘的剑法已经练成了,你回去告诉那小牛鼻子,晚上姑娘会去找他试剑,教他知道什么是‘玉女心经,技压全真’!”

杨过嘴上唯唯诺诺,心中却为能再次看到师父和龙姑姑比剑而雀跃不已。

金乌西坠,玉兔东出。

张象易背了“真武剑”走出木屋,来到那条溪流之畔。

杨过则怀着满心期待,亦步亦趋跟在师父身后。

师徒二人只等了片刻,对岸一个窈窕身影踏着遍地如霜月色款款而来,在溪流对岸与张象易相对而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