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看书阁>祖父康熙,朕专业反清 > 第54章 方苞太激进了(第1页)

第54章 方苞太激进了(第1页)

方苞打开弘皙给的折子一看,随即愣住。

这折子里写的是份提案,题目叫:“关于在礼部推行日省制度的一点看法”。

弘皙在里面说明,今后礼部里的各司长官每天回家前要写一份日省,每七天还要写一份周省。

他连日省的形式内容都定好了,分别为日期、工作内容、感想等等,周省还要多一样接下七天的工作安排等等。

方苞和徐乾学一样,都是有些懵,这时的官员除了节日外几乎是不休息的,不明白为何是七天一个周省总结?

弘皙甚至在里面亲自示范怎么写日省和周省,要求徐乾学他们议一议然后推行下去。

最后,弘皙说明自己接下来几天都会在城外军营待着,回来会验收。

方苞看完后,频频点头,心想:此法甚妙啊,贝勒爷果然有才!

过去几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坐牢,没正经混过仕途,但也深知现在的吏治有多乱,还有这些官吏多么玩忽职守,一门心思只知道捞钱。

有这个日省,督促或是折腾一下他们也好。

而且弘皙写的日省语言简洁,没有水分,这风格与他桐城派一直提倡的以义立法,因法显义,语言纯净风格不谋而合。

方苞现在更加觉得弘皙是自己的知己明主了!

徐乾学一脸苦涩:“灵皋,你说这可怎么是好?”

徐乾学早先就和方苞相识,非常欣赏他的文采,之前也有一点交情,得知方苞被赦免,一大早又有旨意过来说方苞要来礼部,心里还挺高兴。

现在他更高兴,以为终于能有人帮自己分担一二了。

谁知方苞笑道:“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觉得此法可行!”

徐乾学瞪大了眼睛:“灵皋,你没弄错吧?这种议案,我怎么好跟其他人说?”

“别的不提,贝勒爷只要求各司长官写这东西,底下小吏却反而轻松,有人说这有失公允怎么办?我拿什么跟人家讲?”

“更何况这样流于形式的东西意义何在?若是各司长官让属下代笔,能有什么用,无非还是苦了底层的刀笔小吏,于事无补啊!”

徐乾学当然清楚日省制度的好处,但他更清楚现在鞑清的官员对捞钱以外的事情兴趣寥寥,平时有事都推三阻四,现在让他们来三省吾身,那不跟要了他们的命一样吗?

方苞说道:“这有何难,贝勒爷写得很清楚,让我们同时议一议奖惩制度,写得好的重赏,若有人不从,或是请人代笔,发现一个就惩处一个!”

徐乾学忍不住摇了摇头:“方灵皋,我说句不好听的,你这是书生之见啊!哪儿有那么简单的事儿?”

“我看这议案提出来,是要天下大乱啊!贝勒爷也真是……”

实际上,弘皙提出这个议案,压根也没指望它能立刻马上施行下去,他要的就是制造一点混乱出来。

弘皙昨晚想了一夜,发现无论是要在中枢权力里插入自己的影响力,还是将来要搞事,一是要搞出成绩,二是要开始向旧的系统开刀。

前者他已经在做了,秋狝阅兵式搞成,他会得到比现在更多的权力和威望。

第二件事比较难,他只能选择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一点点推动。日省就是一个用来筛选支持者和驯服手下的方式。

弘皙自信以自己的能力能够战胜那些反对者,他只会输给一个因素:康熙的不支持。

但这事情如果上达天听到了康熙那边,也足以说明影响力很大,引起的讨论也会很大,那自己也算赢了一半。

而且弘皙通过前世史料和这段时间跟康熙的接触,已经摸清了老皇帝的心思:不怕你做错事,就怕你不做事。

自己有心澄清吏治,不管效果如何,康熙都不会过多怪罪,所以他觉得自己得到康熙支持的概率起码有七成。

所以弘皙只需要徐乾学和方苞把议案拿出来议论,吵一吵,闹得越大越好。

不过弘皙到底还是算漏了一个环节。

那就是方苞比他还激进。

方苞大手一挥:“徐大人,我以为此事应该立刻商议,还要拉上翰林院一同商讨!”

徐乾学瞪大了眼睛:“翰林院?这是为何?”

方苞说道:“翰林院是为国储才之地,理应每日勤勤恳恳,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们恰恰是最该写这日省的人,否则有些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岂不有负国恩?”

“对了,最好行文上书房,建议在各部推而广之!”

徐乾学一拍桌子:“荒唐!眼下准备秋狝是大事,搞这种细枝末节的事做什么?翰林院……还上书房?我反正是不敢去说!”

方苞则说道:“正因为秋狝事关重大,所以搞这个日省制度才能更好地看有多少人是在实心用事,有谁在故意逃避,这样做也是有益朝廷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